父母定好分家的方案,把哥哥和我叫在了一起。父亲对哥哥说,你弟结婚也两年了,你们都能过了。我和你娘商量把这个家给你们分了。天下没有不分家的兄弟,再好也要另起炉灶过日子。父亲又对我说,你在外面工作,每月领工资,家里的房子住的少,就把这座老宅院分给你。你哥在农村,就把那五间新盖的抱厦房分给他。父亲说完了大件,轮着母亲念叨家里的小物件:锅碗瓢盆,柴米油盐,都是不值钱的家当,都二一添作五公平地分开。
分家没有分窟窿(外债),这是儿女多大的福分啊!最后父母让我们表态。我先同意。哥哥礼让一番后也同意了。父亲接着说,那好,咱们这个家分的和气,我和你娘都感到高兴,这桩心事算落了地。星期天,大家庭吃了一顿饭,算是散伙饭。从此我们就分了家。
有一次回家来,母亲又说分家的时候有两件东西忘了。北头你三婶借了咱一个面箩和一个斗,用完给送了回来。我们也分完了家。我做主把那个斗给了你哥哥,你把这面箩留下吧。母亲说这个罗还是给她分家,我奶奶分给她的。那时家里穷,她们妯娌仨。母亲和父亲就分了一个罗和两个空瓦罐。
记得我和哥哥从小在三间土坯房长大。父母勤俭持家,一个柴火棍都舍不得浪费。他们忠厚笃实的品性,自然成了我和爱人过日子的楷模。
我回到城里,又告诉爱人母亲分箩的事儿。爱人笑了,说咱娘真是一个细心人呢。那就把箩拿回来吧,正好把厨房里的白面筛一下,有些长小疙瘩了(生虫子的迹象)。
这个箩从此分到我家,一直在家里留着。我说不清楚它的历史,箩的外表成了灰黑色,箩底被虫子打过。爱人用棉布做了几个小小的补丁。后来,箩底上补丁越来越大,筛面筛米就很不方便了。爱人说到时候换一张箩底。
可是,到哪里去换箩底呢?
我想起了小时候,乡村走街串巷张马尾(yi)箩的乡下营生。一个包白头巾的老头推着一辆车子,车把上挂着满满的工具和材料。他手里拿着一把非常特殊的玩意儿,一甩就发出“刷拉——,刷拉——”的声音。听到这种独特的响声,村里的人都知道张马尾箩的来了。
张箩是十足的手艺活,做工十分精细。听说做箩必须是水曲柳木,木质光滑柔软。老头做一面新箩,需要完成多道工序,才能把一块薄薄的柳木板弯成十分规则的圆形,用铁针穿竹丝缝合接口。我们围着他看大半天。新箩做出来就像一件艺术品,又新又好看,还有一种淡淡的甜味。而今这样的手工艺,早不见了生存的地盘。
我们从县城搬到了市里,大大小小的家具都留在了那里。唯有那个箩,爱人装在车里,拉了过来。爱人说留着它偶儿用一次,咱从老人手里继承下来的东西,怎么能随意丢掉啊!
只是这个箩时间太久长,下面的网纱没有了筋骨,不能再筛面筛米使用了。爱人说,你留心有张箩的门市,再换一个新底吧。我说,找一个四十年前在乡下流行的老营生,谈何容易啊?爱人说有用的就有卖的,有的卖就有的修。我想也是这个理儿。
从此,这个箩就放在了我家的厨子里。
初春去一条老街拜访文友,我偶然看到胡同里一个小小的门脸,里面放着张箩的材料和工具。门口还立一个招牌:张马尾箩。胡同左边是一家装饰豪华的美容理发店,墙上挂着窈窕淑女的照片;而右边是一个红火的歌舞厅,强劲的喇叭唱着一首英文歌曲。那门脸卡在中间显得沧桑落寞。我驻足了好久,回家告诉了爱人。爱人说,正好把咱这个箩拿去换一个新底吧。
我就去了,到了那个店里。一个耄耋的老人接待了我,他的耳朵有些失聪。我大声地说话,并且借着手势,他才理解了我的意思。
老人接过我的旧箩,看了看,放下,给我拿了一个新的。他意思是让我买一个新的。我说愿意修修这个旧箩,换个底而已。我们说话的时候,从里面出来了一个姑娘,戴着眼镜,十分文静。我又对着姑娘说,这是我们家传下来的,分家的时候分给了我。我和爱人留着,用了都快四十年。爱人说找个张箩的换个新底接着用。我递给她说,你看这个箩圈还很好啊。
姑娘听着接过了我的箩。她给老人说,爷爷,让我给他换个新底吧。靠东墙的那种,锦纶细沙布,质量更好一些。老人赞同蹒跚着走到里面去了。我对姑娘说,你会张马尾箩?
姑娘笑了,讲了她的家事。我家在这个市里做了上百年张马尾箩的营生。几年前父亲病故,父亲给我爷爷学手艺。我从小看爷爷和父亲张箩,我课余时间和假期给他们帮忙打下手。后来爷爷亲手教,让我做。我就学会了这门技术。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,业余时间就在家张箩。爷爷老了,手脚不灵便了。有我在家就不让他动手干。
姑娘围上围腰,坐在工作台上,给我把旧箩底拆下来,二十分钟就做换好了一面新底儿。
我十分好奇,问你今年多大了?
姑娘笑笑没有回答我。我又问了一句,你在那里工作?姑娘说在一所学校教书。我说那我们是同行啊。我说我们不愿意把这个箩丢弃!就是因为它是母亲给分家时留给我们的。它是老家的一部分,什么时候有它在身边,就有老家的味道。时间越久这种味道越让人感到亲切和缅怀。
姑娘受到启发说,母亲和她哥哥一家都在南方一个城市居住,她跟着爷爷在这里留守老家和祖传的手艺。她说结婚后,还要把这门手艺传给下一代,让爷爷的手艺不绝……。
我特别赞赏姑娘的观点。但愿这门乡下营生,在这个现代化的都市能得到传承!
我回来给爱人说,把箩修好了。它既是新的,也还是旧的。我们接着用吧。这个箩历经四十年,在我们的生活里,不仅仅是筛面,筛米,更重要的是筛生命里每一个过往的日子。用它把酸甜苦辣都筛在脑后,唯留当下甜美的生活。它才是我们缅怀亲人,珍惜美好生活的见证啊。
|
|
|
|
|
|